top of page

疫情、股災之下,你也成為「大腦缺氧」的憂鬱/失智症高風險群嗎?|先端優氧中心


近日,台灣同時面臨疫情失控、股市震盪的打擊,社會大眾之間,瀰漫著擔憂、焦慮、不信任的氛圍,甚至演變為互相攻擊的言論,看著這一切,你是否也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帶進焦躁的情緒裡,變得難以入睡、無法專注做事,也樂觀不起來?



你我都有「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Neurosis)是憂鬱、焦慮、恐慌等「神經症」的統稱,是十分常見的大腦及神經系統的亞健康狀態,在現代都會生活中愈來愈常見,像感冒一樣,人一輩子中都會得上幾次,只是程度強弱不同而已。


簡單地說,精神官能症是因為「大腦中與情緒相關的部位機能不良,使之對壓力的處理能力下降,導致心理或行為上的不適應」。某個角度來說,和「免疫系統機能下降,使身體對病原的抵抗力變差,導致容易生病」的過程很像,只不過一個是生理,一個是心理層面。




「你最近脾氣也太差了!」——認識缺氧性精神官能症

腦部的「微循環障礙(缺氧)」, 就是精神官能症的病因之一。

大腦是對氧氣非常敏感的器官,腦神經細胞在完全中止氧氣供應後只需六秒鐘便告死亡。大

腦也是消耗氧氣量極大的器官,它99.5%以上的能量來自於葡萄糖的有氧代謝。


由此可知,大腦對氧氣無疑是高度依賴的,實驗顯示,當大腦血流量降低時會導致缺氧,令腦細胞能量不足,影響與情緒調節有關的神經生化分子的製造,而誘發精神官能症,也稱之為「缺氧性精神官能症」。


當我們改善大腦的微循環後,確實可以讓心情變得更好,處理工作及日常事務也更得心應手。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有易怒、情緒不穩、焦慮、記憶衰退的現象時,其原因可能只是大腦缺氧。




「妳幹嘛一直想不開!」——認識血管性憂鬱症


當大腦缺氧的程度加重,便可能惡化成更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傳統把憂鬱症視為精神疾病,多數患者會接受心理諮商治療,以及大腦神經傳遞物質有關的藥物治療,但憂鬱症也與大腦血流量不足有關。


前文提到,缺氧會誘發精神性疾病,1997年便有學者觀察到這個現象,發現一些用來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對憂鬱症同樣也有幫助。


腦部掃描也顯示憂鬱症患者的腦血流速低於正常人(圖一),研究指出這種腦供血量不足的現象極可能是老年憂鬱症(Late-Onset Depression)的成因,這一類因腦供血不足的憂鬱症因此被稱為「血管性憂鬱症」(Vascular Depression)。




圖一 憂鬱症與腦部血流




在斷層掃描中,發現憂鬱症與「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區域」的血流量不足有關。例如「基底核」與「前額葉」。


這兩個區域的機能下降,顯然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也使他失去理解現實、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溝通能力變差,也讓他們容易陷在不愉快的情境或想法裡,無法轉念或難以放下,表現在外就是「想不開」,別人怎麼怎麼勸都沒有用。




長期放任大腦缺氧,將導致老年失智

當大腦供血進一步短缺,會導致大腦部分功能喪失,特別是記憶能力,反之則可以改善記憶力衰退的現象。

研究顯示,大腦血流量愈高,在記憶力測試中的得分也愈高,完成測試所需的時間就愈短(圖二),由此可知,「大腦血流量高」可以幫助提升記憶力及工作效率,並預防、改善老年人常見的大腦病變――阿茲海默症。



圖二 大腦血流量與記憶力




老化所引起的記憶力及認知衰退,主要有三個原因:神經傳遞物質減少、腦部血液循環不良、環境生理心理等壓力造成的損傷積累,其中,腦部微循環障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導致大腦微循環障礙的因素中,代謝症候是重要的因素。所以代謝症候級數愈高的患者,微循環障礙也愈嚴重,他們的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往往比平均值更低,嚴重的患者其供血量較正常人少10%以上(圖三)。



圖三 大腦血流量與代謝症候級數




許多老年人就是先有身體微循環障,逐步擴張到腦部的微循環障礙,進而導致腦缺氧,引發記憶力退化的病症。所以,如果有四肢末稍麻木的現象,就要特別留意失智症的風險。




◼ 遠離憂鬱失智,從改善大腦缺氧開始

「精神官能症」就像運動員感冒時表現不好,我們不會用意志力不足等因素來批評他。我們也應該用更科學、更理解的態度來看待精神官能症,除了從心理層面提供協助,時常關懷之外,再改善腦部微循環,往往能達到極佳的效果。




Dr. C. George Boeree, A Bio-Social Theory of Neurosis, 2002.


A rapetiants MG, The participation of cerebral hypoxi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ses, 1997.


Vvedenskaya OY et al., Neurosis of acquired helplessness and role of hypoxia in the formation of this disorder in rats, Bull Exp Biol Med. 2003.


Alexopoulos GS et al., 'Vascular depression' hypothesis, Arch Gen Psychiatry. 1997.


George S.Alexopoulos et al., Vascular depression: a new view of late-onset depression,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1999.


Baxter LR Jr et al., Cerebral metabolic rates for glucose in mood disorders. Studies with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fluorodeoxyglucose F 18, Arch Gen Psychiatry. 1985.


P. Videbech, PET measurements of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blood flow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critical review,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00.


Hosokawa T et al.,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difference between bipolar and unipolar mood disorders in depressed and euthymic states,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09.


Christopoulos, GI.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value, risk, and risk aversion contributing to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J Neurosci, 2009.


Conway CR et al., Cerebral blood flow changes during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depression, Psychiatry Res. 2006.


Katherine J. Bangen et al., Interactive effects of vascular risk burden and advanced ag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14.


Alex C. Birdsill et al., Low cerebral blood flow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emory function in metabolic syndrome, Obesity, 2013.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