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缺氧是癌細胞的「免死金牌」!一招讓癌症及時喊卡|先端優氧中心


我有一位朋友,檢查出一個零期的腫瘤,大小約0.7公分。他知道我在做相關的研究,因此打電話給我。電話中很焦慮的說,接下來準備每週去爬山,然後要練氣功,多吃維他命和抗氧化劑,還準備花二十幾萬去做某個替代療法。這樣的反應是正確的嗎?




許多人對癌細胞都有一個很大的誤解,他們往往把「零期的癌細胞」和「末期的癌細胞」混為一談。


這跟一個孩子不過是抽菸、喝酒,有點行為偏差,父母就認為他已經準備要殺人放火一樣誇張,卻忽略掉家庭、同儕、學校、社會,乃至於孩子自己,仍有許多修正或預防的可能。


人體也一樣,內部自有一套「品管機制」,能用一道道關卡來修復、防堵、清除這些基因出錯的癌細胞。



細胞品管機制下的癌細胞,不易繼續繁殖


人類擁有如p16、p53、Rb 等超過十幾種能夠進行「細胞品管」的基因。當細胞增殖複製時,會利用這些「品管基因」來自我檢視,如果發現有基因變異的情況,細胞會先嘗試進行修復,若修復失敗,不需要免疫系統幫助,它會自己啟動「細胞凋亡」的機制,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自己把自己清除掉。


由於這些「品管基因」能有效的抑制如癌細胞這類基因變異的細胞,因此也被稱為是「腫瘤抑制基因」(圖一)。



圖一 腫瘤抑制基因的運作方式




由於有腫瘤抑制基因的存在,因此正常細胞不只是依整體的需求來增殖,更會依整體的需求而犧牲,是絕對服從秩序的。因此,即便基因複製約有千分之一到千之三左右的出錯機率,但在「腫瘤抑制基因」的品管機制下,實際上,約一百萬次突變才會出現一條漏網之魚。


因此,各位不要誤信因為自由基,所以身體每天會突變出幾百個癌細胞的錯誤說法!

絕大多數的癌細胞是增殖而來的,不是突變。絕大多數情況下,細胞基因的正確性都能得到保證,一般來說,除非連腫瘤抑制基因都出現突變而失效,否則就算是已經癌變成功的癌細胞,在這品管機制下也不易繼續繁殖,因為它的後代還是會被這機制所消滅。




一旦缺氧,癌細胞就不再受控


過去認為癌細胞要先破壞掉腫瘤抑制基因,才有機會成長增殖,但新的研究發現,雖然腫瘤抑制基因的毀損會增加致癌的機率,但許多癌細胞的腫瘤抑制基因其實並未全毀損。這些癌細胞是如何避過其作用而持續增殖呢?


是因為「缺氧」會使細胞的品管機制暫停。


當細胞嚴重缺氧時,會協同腫瘤抑制基因促進細胞凋亡;但是當細胞只是輕度缺氧時,會刺激它產生一種特殊的Survivin 蛋白質,來延緩細胞的凋亡,讓身體有機會加快呼吸,或增加新的微血管以帶來足夠的氧氣,保護細胞免於死亡。


就像工廠的老闆,產品出現嚴重瑕疵時他會下令銷毀,但如果只是小毛病,他會指示暫不銷毀,看看能不能修復;可是,癌細胞卻濫用這個缺氧機制,拒絕服從身體的內部秩序,避免細胞凋亡。


圖二




研究指出,癌細胞缺氧時的細胞凋亡僅有常氧的三分之一以下(圖二)。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基因出現更明顯的變異,也難以被「檢出後報廢」。


缺氧使細胞原有的防堵機制出現漏洞。確實,有一些人因為家族遺傳的腫瘤抑制基因較弱,保護較少,得到癌症的機率就會較高。但這僅僅是癌症的部分因素,


若沒有「缺氧」來開後門,保護癌細胞免於細胞凋亡,癌細胞其實會受到非常多限制,並不容易發育成長。





T. Weinert, “DNA damage and checkpoint pathways: molecular anatomy and interactions with repair”, Cell,1998.


Constantinos Koumenis et al., “Regulation of p53 by Hypoxia: Dissoci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andApoptosis from p53-Dependent Transactivation”, Mol. Cell. Biol., 2001.


J. W. Drake, A constant rate of spontaneous mutation in DNA-based mircrobes, 1991.


J. P. Piret et al., “Is HIF-1alpha a pro- or an anti-apoptotic protein?”, Biochem Pharmacol, 2002.


Jinzhao Wang et al., “Cytoprotective Eects of Hypoxia against Cisplatin-Induced Tubular Cell Apoptosis:Involvement of Mitochondrial Inhibition and p53 Suppression”, JASN, 2006.

תגובות


bottom of page